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永合村村企联结典型案例
一、基本情况
永合村位于正镶白旗星耀镇西南部,总面积30000亩,其中:耕地11352亩,退耕还林面积8331.2亩。全村在册户461户、972人,常住户122户、226人;党员18人,在村常住党员8人。近年来,永合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引进先进生产种植技术,积极与北京大兴种植合作社合作,采用温室大棚节水灌溉栽培模式,种植优质瓜果提高产值,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。2021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;2021年被评为盟级“五强”嘎查村党组织,2022年被评为全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集体。2022年人均收入超万元,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巩固提高,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万元。
二、以建强支部为切入点,树好形象召唤民心
“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,地基固则大厦坚,地基松则大厦倾。”永合村党支部牢固树立“五化协同、大抓基层”的鲜明导向,以“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”为契机,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。在制度建设方面,规范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,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规范意识、纪律意识。在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,重点抓好、抓实制度落实和执行。坚持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每月组织党员集中学习,学党章、学政策、学法律,使班子成员和党员都成为政策明白人、致富带头人,党支部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,严把党员“入口关”,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审核发展对象的首要位置,注重发展年轻党员和妇女党员,增强党员队伍活力,2021年发展一名女性党员。
三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,抓好发展凝聚民心
习近平总书记只指出:“产业扶贫是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方法,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扶群众就业的长远之计。”永合村党支部因地制宜,调优产业结构,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。采用温室大棚节水灌溉栽培模式,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运作,发展西瓜等特色种植业,提高土地产值,推动农民增收致富。
按照“规模化发展、科技化引领、示范化带动”的思路,从2018年开始,与北京市大兴区携手建成了京蒙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,引进北京李家巷西瓜产销专业合作社、北京鑫莱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、北京伍各庄益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等8家农业企业落地园区,整合流转土地近4988亩,企业累计投入资金6600万元,建设、改造农业大棚2320座,全部采用集水灌溉,西瓜、南瓜、甘薯、叶类蔬菜以及集约化育苗种植销售为主导产业,建起了京蒙农业科技产业园,园区以西瓜、南瓜、甘薯、叶类蔬菜以及集约化育苗产销为主导产业,通过引进嫁接种植、立体栽培、蜜蜂授粉、测土施肥、水肥一体等技术手段,推动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、品质不断提升。
园区实行“1+1+4”运行机制,即1个坚强的党支部、1个龙头企业(合作社),通过土地流转、劳务用工、特色种植、资产收益4个途径促进农民增收。土地流转增收方面,截至目前,共流转土地4988亩,年收取租金145万元,受益农户1900余人,其中脱贫人口235人,人均年流转土地收益760元;劳务用工增收方面,园区内企业在本村或周边村固定用工300余人,日劳务费120元/人,平均务工时间110天/人,人均年务工增收13000元左右;特色种植增收方面,通过党支部引领,企业提供服务、技术等,因地制宜引领农户科学发展种植业,特别是发展西瓜、南瓜、叶类蔬菜等精品特色产业,带动种植户41户受益,其中脱贫户14户,户年均种植增收约35000元;资产租赁增收方面,2022年通过给园区内企业租赁大棚、储藏库、恒温库获得资产收益金58.2万元,带动脱贫人口172人,人均年增收2325元。
今年预计园区内瓜果蔬菜等产量将达到1600万公斤,预计实现纯收入2800万元以上。合作社的入驻为永合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,同时也拉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,永合村的西瓜种植成为发展产业的新亮点。
四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,办好实事感动民心
永合村党支部始终把村民利益放在首位,村民有所求,支部有所应。深入开展“帮带联”行动,深化“1+X”多元融合服务模式,建立民生服务平台、微信交流群、网格议事会、干部走访日志等民意通道,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群众水平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持续改善人居环境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,组织开展先进妇女、卫生家庭、尊老爱幼家庭等评选活动,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,促进邻里之间和睦相处。2022年度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10次,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0余件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村党支部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,定期组织全村老少开展思想学习教育宣传,使村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,道德意识得到增强,为全村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。